文青丨李广勇:文即心声,人品决定文品

来源:最泰安 2019/9/16 10:00:26

  1982年,李广勇的作品《还瓜》在省级知名刊物发表,那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邮递员把8元钱的汇款单送到他家的时候,引得邻居们都去观看。李广勇介绍,那次经历给了他无穷的动力,坚定了他在文学之路上一直走下去的信心,直到现在。

  自小酷爱文学,醉心创作三十余年

  从高中毕业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李广勇在文学路上已经行进了三十余年。专访时李广勇介绍,受家庭影响,他自小酷爱文学,但高考时由于偏科他落榜了。也曾迷茫过,但心中对文学的热爱给了他勇气,李广勇参加了汉语言文学的自学考试,同时创作文章并投稿,开始陆续有作品发表。他先被聘为乡通讯报道员,后来又进入企业专门从事文秘工作。这期间,李广勇写了大量通讯报道,其中被各级媒体采用406件。他勤奋写作的事迹曾在《青年记者》《山东工人报》刊发。

  1991年,李广勇被调入县广播电视剧,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专题片解说词外,李广勇还创作了多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等。近年来,他的创作焦点转回家乡,创作了多篇反映家乡美丽风光、时代变化、风土人情的散文,编辑出版了文图画册《老家,朝阳庄》。

  用作品留住乡愁,提升家乡知名度

  “他不故作高深,不堆砌辞藻,看似平谈无奇,但仔细读来如帧帧山村素描。他笔下的朝阳庄一山一水皆迷人眼,一草一木皆有画意,一砖一瓦皆有情怀,读来如临其境,可望得见山,看得到水,体会到乡情,听得见乡音,充满着浓浓的人间味、世俗味、烟火味。”有专家这样评价李广勇的散文作品。

  因为自己创作的系列作品,让老家朝阳庄这个原本的穷山村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李广勇感到高兴,也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朝阳庄后来被入选国家级森林村庄、省级传统村落,也实现了异地搬迁,整体脱贫。李广勇说,希望通过作品能为后人留下历史,留下传承,留住乡愁。多年创作中,他始终认为文学作品也是有品行的,创作者是什么样的品行自然而然地会反应到作品中。文即心声,人品决定文品,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快问快答】

  1.记者:您平时写作有哪些创作习惯或者创作技巧?

  李广勇:在平时的文学创作中,生活积累最为重要。每天工作之余,我基本上都在操纵键盘,写作最多的还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有个习惯睡觉的床头总会放上纸和笔,有时梦中醒来,顺便把梦中的灵感记录在纸上,或者通宵写稿,一气呵成。平常我还喜欢听一些高亢奔放的歌曲,让心绪随之展开,继而引发赞美生活、讴歌新时代的情愫,增强创作欲。

  2.记者:听说您小时候就酷爱读书。年少时读过的书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本?原因是什么?

  李广勇:是初中时读过的刘流的章回小说《烈火金刚》。记忆中,这本书我至少读过三遍。初读《烈火金刚》,充满新鲜与好奇,记忆深远。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干事创业凭借的聪智和毅力,成功路上的拼搏与坚持。

 


  【简介】

  李广勇,男,1961年生于东平县接山镇,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东平县作家协会主席其作品陆续在《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报》《青年思想家》《青年记者》等30多家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作品2600多件,有85件分别获得省、市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