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一大二附院急诊科专家给您开的居家“食用”指南
2020/2/10 12:13:47
近日,山一大二附院急诊医学科收治了多名居家期间“中毒”病人。山一大二附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史继学告诉记者,自2020年除夕以来,医院急诊科接诊了数名因食用过宿食物亚硝酸盐、误食消毒液、取暖致一氧化碳及自杀服毒等中毒患者。史继学提醒,特殊时期,广大市民在居家时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因素,避免该类问题的出现。
日前,山一大二附院收治一名因被淡水鱼鱼骨划伤而感染温和产气单胞杆菌,最终导致全身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的病人。据了解,该患者为一名53岁的女性,在家中做饭时被购买的一条淡水鱼的鱼骨划伤右手中指,其当时并未放在心上。但随后其两条小腿相继出现了肿胀、缺血坏死现象,最终全身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一旦温和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达90%以上,危害较大。”史继学说,现在无论是海鱼还是我们经常食用的淡水鱼都会有一些感染菌群寄存,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手部有划伤就非常容易被感染。所以市民在加工烹饪时应多加小心,可以通过戴手套等方式,避免直接接触,如不慎划伤因立刻进行消毒,如有不适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史继学进一步介绍说,因新冠肺炎疫情,居民在家中所备食物较多,为此需要市民注意的是要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比如在烹调食品过程中,生熟不分开导致交叉污染,也可使熟的食品遭受污染。此外,食用前加工不当,如可生食的食品,食用前不充分清洗干净;熟食的食品,食用前未回锅加热或加热不彻底,都存在食物中毒的风险。以及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中心部位温度达不到70℃以上时,也有风险。此外,因食用反复加热的隔夜菜、误食消毒液而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希望市民可以提高警惕,避免该类现象发生,为自己与他人的健康而保驾护航。
此外,近期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防控,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成为不受特殊管控的消毒产品,消毒产品还具有易燃、毒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使用、储存不当,极易引发火灾、中毒、灼伤等事故。使用75%酒精不要往身上喷洒,吸烟时远离酒精,室内喷洒要注意保证良好通风,给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擦拭厨房灶台应关闭火源,剩余酒精存放时应注意旋紧盖子,避免挥发,要放置阴凉处,切勿放在阳台、灶台、暖气等热源环境中。有小儿的家庭,酒精必须放置在小儿触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或玩弄酒精发生火灾意外。如果酒精意外泼洒应及时擦拭,一旦着火,可用湿毛巾、湿衣服覆盖灭火,或用花盆沙土覆盖,有条件者可使用灭火器。含氯消毒剂主要指“84”消毒液,对人体皮肤和黏膜有腐蚀性,严禁与酸性物质接触,与清厕剂混和会产生有毒气体,引发中毒,最好不要用于衣服的消毒,宜放置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小孩误服。一旦皮肤沾染消毒剂原液,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眼部污染时清水冲洗眼部至少15分钟以上,随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误服者可立即口服牛奶、蛋清,然后进行催吐,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过氧乙酸消毒剂稀释或使用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避免剧烈摇晃,防止溅入衣物上,进行室内熏蒸消毒时,人员应撤离现场,消毒后进行15分钟通风后,人员可以进入,不慎误服后,应立即喂食牛奶,之后催吐后送医院。
当下,民众居家隔离,常用木炭、燃煤取暖或火锅进食、煤气灶洗澡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一旦发生应立即通风,呼叫120救护,当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居家期间,每个人应保持良好情绪,保持家庭成员和谐相处,控制自身不佳情绪。近期已经发生多例因养老、情感、孩子教育而引发服毒自杀悲剧,因此,面对疫情和情绪波动的压力,极易引发矛盾,应通过通讯手段如手机、电话、网络聊天等,彼此倾诉内心感受,相互问候与安慰,避免负面情绪,积极寻求逆境中的正能量,如阅读书籍,看有意义的电影电视,学做手艺活,进行室内运动与健身操,放松冥想,甚至采用合理的行为宣泄如呐喊、唱歌、砸沙袋等。与家庭成员相处时,平实的表达自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顺利度过这段时间。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