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冈日记丨我市援鄂医生的春天希望
2020/2/5 18:05:43
春天来了,希望还会远吗?
立春的到来,给我们的紧张情绪来了一剂特效舒缓。是的,春天来了,这个给世界穿上五色彩衣,代表着新生和希望的的季节来了。它静悄悄地改变着世界的颜色,却又似一声春雷响彻华夏大地,震动着所有人的心。
身在湖北省黄冈市的我市援鄂医疗队员,就如散在湖北大地的种子一样,正努力在那片热土中绽放出这个春天特有的色彩。5日,山一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岳茂奎再次以微信的形式,发布了黄冈日记。此次,他将一线救治工作描述为“简单”工作。而此简单又非彼简单,此处的简单就如春天给我们的一样,它代表着“希望”。正如他在信中所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又变得慢慢‘简单’起来的工作。相信随着工作的进展,我们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将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有战斗力!那时候,胜利就会到来!”
是的,“春天”也正在悄悄装扮着泰山脚下的这座城市,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国泰民安”!
附:黄冈日记之“简单”工作
早晨,七点,坐着班车上班,大家差不多都是六点起床,医生是六小时一个班次,而护理是四小时,所以大家的生物钟都乱了。这时候的我们都有些许的困倦,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翻着手机,有的看着窗外,偶尔还听到哈欠声。
从宾馆到医院大约十分钟的车程,马路上空荡荡的,好多店铺外的灯还亮着,一座特别安静的城市,我们会经过一个大湖,现在我知道叫遗爱湖,得名于当年苏东坡在黄州写的《遗爱亭记》,清晨的湖,没有风,笼罩在淡淡的薄雾里,湖堤上的杨柳,像对镜梳妆的美人,展示着美好纤细的腰肢,远处隐约能看到薄雾里的亭台楼阁......
景色很美,却总是在车上匆匆一瞥,每当经过的时候,都不自主的想起苏东坡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
很快就到了医院,医院建在一个叫做白潭湖的旁边,不得不说空气真的不错,没有烟尘,没有雾霾的味道。
医院大楼里面,有建筑垃圾,有各种物资,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工人和志愿者忙碌着穿过长长的通道,这几天几乎一天一个模样,不止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
穿过长长的通道,坐上电梯,来到病房。现在的病房,和前两天相比,简直变了一个模样,干净而整洁,温暖而又漂亮,战友们都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不时能听到电话声响起。先给他们打个招呼,给他们一点下班的希望,这是挺美好的一种感觉。
换上工作服,走进病房,寻找我需要配备的武器,隔离服、帽子、鞋套,手套......,哎,我竟然有新发现!箱子的深处竟有几大包厚厚的长棉袜,这下脚丫子舒服了,不用直接套冰凉的靴子。
“岳医生,给你口罩。”这是稀缺物资,需要每天护士长专门发放,保证每班至少一个。
拿过来一看,还是昨天戴过的一种,挺沉的,而且夹在鼻子上特别硬,昨天上班戴了几个小时,弄得我头昏脑胀,特别难受。我把它放到厨子里,掏出从家带来的口罩,心里默默地给自己的医院点个赞!
戴帽子口罩,穿防护服,戴双层手套,早已特别熟练,最后是同伴帮我做最后的检查,一般别人都能把面部遮挡得严严实实,而我需要再做特别的保护,因为我脸比较大......,很快,我就变成全副武装的战士,进入我的战场!
从开始的有所畏惧,行走迟缓,到习以为常,一共就用了三四天的时间,要说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在战场上,即使装备再好,最终还是会刺刀见红,只是大家都慢慢习惯,这是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里大家拼的不光是专业知识,还有大家的身体和抵抗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坚强的意志!
走进隔离病房,一下就像换了一个世界,呼吸不会通畅,脚步无法轻快,消毒液刺鼻的味道,各种机器报警的声音,会让你立刻紧张起来,进入战斗状态!
“我刚才看了两遍病人,现在和你交一下班。”
我们的队长任教授语速缓慢,用他特有的语调和我交班。
“这个病人肌酐没在继续增高,尿量不错,估计暂时不用做血液滤过......”
任教授忽然凝视我三秒钟,我不明所以,以为要交代我重要事项。
“岳医生,你踩住我的脚了”
瀑布汗!我赶紧把脚拿开,因为缺少隔离服外套的大鞋套,大家都把大的黄色垃圾袋套在脚上,所以靠的近了,容易踩到。
目前我们的重症病房十二个病人,处于满员状态,有一个病人上午成功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现在四个应用有创通气, 七个应用无创通气,还有一名气管切开病人,普通吸氧就能满足需要。
交完班,任教授和值班的胡国鑫医生出去了,我开始自己巡视病人。
“拔管了,自己呼吸不要紧张,好好锻炼,咱很快就出去了,加油!”
“这个病人呼吸循环比较满意,尿量偏少,水肿,静推一支速尿,关注尿量和心率变化。”
“这个病人好多了,水肿消了不少,腹胀减轻,可以适当停一下镇静药,锻炼撤机。”
“我把这个病人呼吸机参数调了一下,减少呼吸机的支持力度,锻炼自主呼吸,你先观察,我一会回来在看。”
......
我一边看病人,一边和管床护士交流,十二个病人下来,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这还是病人稳定,没有特殊事情打断,往常的时候一个小时可能也不够。
最重的是一个张力性气胸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病人,昨天接班时他血氧不足80%,呼吸快,心率快,血压低,水肿,24小时正平衡1500毫升,这种情况下是利尿还是补液是个很纠结的问题,没有彩超辅助,没有血流动力学监测,一切都要靠自己判断,病人很脆弱,不恰当的判断和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最后我还是狠了狠心补了500ml液体,最后心率血压平稳了,血氧升到90%左右。今天再看这个病人,在同志们的努力下,状态比昨天好很多,呼吸循环都比较平稳,我不再迟疑,坚决的给病人利尿,减轻水肿!
今天病人的状态着实让我满意,大多都在好转,最重的病人也没在继续进展,真是一个好兆头!
“今天感觉好多了?”
“是啊,这是家里送来的饭”
我问的这个女病人不到五十岁,也是我昨天重点关注的病人之一,她当时憋喘很厉害,再加重的话就要考虑气管插管。
“原来身体好吗?”
“平时没怎么得过病,这次是我姐姐传染的,她已经好了!”
“你也很快会好的,加油!”
我很喜欢这种和病人的简单交流,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病人,这种交流让我们看到希望。
下医嘱、调机器参数、看生命体征、会诊、操作......
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当我把病人交给下一班的医生,心里满满的一种成就感,尽管此时我的眼睛发涩的厉害,尽管我的后背酸痛僵硬,尽管鼻梁疼痛难忍......
等把所有的工作做完,走出病房,已经是下午了,空气里满满都是阳光的味道,放眼望去,已经能看到一片一片的新绿,立春了!我在想,家乡的泰山,是不是已经绿意盎然,迎春花是不是快要开满环山路的两旁,那漫山遍野的五颜六色也快了吧!
远在黄冈的我们,始终都关注着家乡的动态,在紧张的气氛中弥漫着一种恐慌。其实,我们作为和重症病人零距离接触的一群人,慢慢的觉得和普通病人没什么两样。当然有时我也会害怕,特别是下班后那种很疲惫的状态,回想自己上班的过程中有没有暴露,自己会不会感染,但睡一觉满血复活,那些担忧就会被统统抛到脑后!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又变得慢慢“简单”起来的工作。相信随着工作的进展,我们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将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有战斗力!那时候,胜利就会到来!
春天来了,希望还会远吗?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刘小敏】